北大一院王贵强:传染病流行防控需全民参与

时间 • 2025-11-01 18:19:26
医生
做好
公众
健康
科普

6月15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有关情况。国家科普健康专家库成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疾病科主任王贵强表示,健康科普是医生的责任和义务,学会把艰涩难懂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给大众,使更多公众受益,这也是合格医生的重要体现。

“作为一名感染科医生,我非常清楚传染病流行的防控需要全民参与。”王贵强指出,传染病的控制有三个环节:管理传染源、阻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而这三个环节,都需要所有人群的参与。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大家不参与的话,传染病防控很难真正达到相应的效果。这次新冠疫情发生伊始,卫生健康委就组织专家进行广泛的科普宣教,包括防控传播基本手段、戴口罩、手卫生、社交距离、通风等等,都是有效控制新冠疫情最有效的手段。

王贵强个人也曾在各种场合强调防控的措施,使公众充分了解到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得到的效果是哪些,如何更好的保护自己和家人、保护社会、控制疫情等。

王贵强指出,这次新冠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是全民抗疫的结果,要取得最终的胜利,疫苗接种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因此专家们不断地宣教新冠疫苗的重要性。目前来看,新冠疫苗能够降低感染率、重症率和病亡率。“因此强调广泛宣教,能使大家知道接种疫苗的重要性及接种疫苗究竟能获得哪些好处。道理讲清楚了,公众就会信任,就能更积极地配合。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宣教工作,疫苗接种会快速普及,为最终战胜新冠疫情发挥作用。”

“作为一名医生,也是国家科普专家库的成员,做健康科普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王贵强表示,临床医生做好了不一定能做好科普,那么应该如何做好科普?首先是科学性,这是健康科普基本的要求,也相当于是底线。强调专家参与到科普工作中,也是保障科学性的根本;第二是要保证趣味性,用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趣味性能保证公众能够对科普宣教感兴趣、听得懂、做得到。科普的目的是让公众了解健康知识,身体力行,落实在日常的生活中,保证健康状态;第三是强调时效性,任何科普宣教都有特定场景,针对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及时回应公众关切,效果就事半功倍。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们就有这样的体会,比如说大家提出来的气溶胶的问题,公众非常关注,我们在第一时间就强调气溶胶发生的特定情境,同时更重要的是把控制传播的方式传达给大家,包括戴口罩和通风,都是有效控制气溶胶传播的方式。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就可以使公众认识疾病的风险,同时知道如何做好自身的防控,平复公众的恐慌状态。”

王贵强认为,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而医务人员则是健康科普的第一责任人。

虽然健康科普工作非常重要,但是有一些医生觉得临床工作已经非常忙了,可能很难兼顾科普。针对这个问题,王贵强指出,诊疗活动是医生的本职,健康科普也是医生的义务和责任。《执业医师法》规定了医师有宣传卫生健康知识、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的法定责任。所以作为一个医生,要想把诊疗工作做好,健康科普也是必不可缺的。

“我做了30多年医生,感觉到一对一的对病人做诊疗发挥的作用是有限的,比如门诊看30个病人或者50个病人,就只是几十个病人受益,但是如果培训广大的医务工作者,使他获得更好的诊疗能力,同时向公众宣传健康科普知识,使公众自身能够了解到如何做好健康防护、保健,事半功倍,使更多人能够防患于未然。”

王贵强认为,实际上做科普的目的就是强调“治未病”的理念,使很多疾病消灭在萌芽之中。同时,对一些疾病也会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以丙型肝炎为例,丙型肝炎是可以治愈的疾病,目前药物也纳入了医保,但是很多病人并不知道自己有病,所以我们在各种场合呼吁进行丙肝的筛查,使大家能够早发现、早治疗,减少疾病的危害,保护好个人以及家庭的幸福。”

王贵强表示,作为医务人员应该积极投身到科普宣教中,不单纯做好自己的诊疗工作。健康科普更是一门学问,所以也需要呼吁医务人员应该学会如何做科普,学会把艰涩难懂的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给大众,使更多的公众受益,这也是合格医生的重要体现。

红星新闻记者严雨程北京报道

编辑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