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一季度多地出现重污染天气?生态环境部:经济活动全面恢复,污染物排放量也增加
3月28日,生态环境部召开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司长刘炳江介绍道,今年一季度空气质量数据各项指标比较差,是排放和气象两个方面的原因。
会上,有媒体记者问道,今年开年以来,尤其是进入到二、三月份,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不容乐观,多地出现重污染天气,甚至还有沙尘暴频发的现象,是何原因?
↑发布会现场
“今年一季度的空气质量形势确实是不容乐观,今天是28号,再过几天一季度就结束了,大家会看到公布的空气质量数据,各项指标都是比较差的。究其原因,无外乎还是排放和气象两方面的原因。”刘炳江这样回应。
刘炳江表示,在排放方面,原来疫情期间,许多经济活动停止或者减产,现在全面恢复。
“我说一个交通的数据,以2019年作为正常年来说,2022年汽油的消费量同2019年相比下降了9.2%,柴油下降了3.2%,今年以来基本恢复。目前钢铁、有色、焦炭等‘两高’产品也纷纷在增长,这是自然的增长。”刘炳江表示,原来国家化解过剩产能的一些重点行业,通过产能置换合法合规新建的重大项目已逐步建成投产,产量在释放,带来的污染物排放量也在增加。同时一些地方极力追求经济增长,盲目上一些“两高”项目,还有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润,违法违规排污。
在前述问题都作为客观事实存在的情况下,刘炳江表示,今年的气候相比之下也比较特殊。
“前一段时间有一次温度升高的过程,过程中郑州和济南一带温度达到30多度,甚至出现了臭氧污染。温度升高导致的冷空气减少,叠加其他不利气象条件也使北京及周边3月4号到7号出现了一次雾霾过程,主要集中在北京、天津、保定、廊坊、唐山五个城市出现,其他城市都还好。10号又发生一次沙尘暴,所以给大家的感觉污染很重,雾霾加上沙尘导致了长达7天的污染过程。”刘炳江说道。
“问题摆在这儿,怎么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保之间的工作?一方面,要发挥生态环保对经济的支撑保障作用,支持服务保障好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发展。环保政策和经济发展要同频共振,不能形成合成谬误。在经济发展方面,治理空气污染的一些重点工程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措施,比如说清洁取暖、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钢铁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等等,这些都是重大投资项目,也列入到国家的‘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之中,这些都对GDP的拉动非常有效,减排量也能推动空气质量的改善。”刘炳江说道。
刘炳江强调,另一方面,要坚决守住生态环境保护的底线,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的盲目发展,坚持以“零容忍”的态度依法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促进实现市场公平和竞争公正,避免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企业达标排放是底线。
刘炳江表示,今年以来,面对排放量的增加和不利气象条件叠加的不利影响,所能做的就是通过工程减排和向企业合规合法达标排放要减排量,这是一个坚定不移的方向。
“以更多确定性的减排量来冲抵经济发展带来的排放量的不确定性和气象不利条件的不确定性影响。”刘炳江如是说。
红星新闻记者王辰元吴阳北京报道
责编邓旆光编辑郭宇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