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端天气下,洪水污染自来水厂……四川模拟开展应急演练

时间 • 2025-11-12 04:05:15
处置
演练
应急
开展
环境

“5000立方米/秒!若洪峰达到9000立方米/秒,金堂部分城区将全部被淹没。”随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沱江上游百年不遇特大暴雨在持续,水位持续上涨。监测发现,北河入境断面水质石油类超标0.4倍,污染物向下游5公里的县级饮用水源地取水口逼近,30分钟后将抵达。

“污染了县城净水二厂,整个县城的饮用水将受到影响。”紧急情况发生,应急响应随即启动,转移受灾群众,布设围油栏、吸油毡拦截吸附,开展水质应急监测,做好应急用电保障……

8月6日晚,四川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指导成都市金堂县开展“2021年汛期水环境安全成都市金堂县应急实战演练”。演练主会场设在金堂山公园,在总时长1个小时的演练过程中,模拟了极端天气下,洪涝灾害陆续淹没部分城区,造成停水断电。重点围绕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相继停运后,各级各部门加强受灾群众安置点的饮水安全保障和污水应急处置。

模拟超历史级值洪水险情

演练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应急处置

“洪峰达到6000立方米/秒,污染团抵达取水口,超标0.2倍,部分油污进入取水头部,重大风险源氯库的氯瓶和实验室危险化学品若泄露,后果不堪设想。”演练开始,上游传来水情消息,水位持续上涨,县城污水处理厂存在淹没风险,必须迅速转移紫外消毒、在线监测等重要设备,生化池内留存的活性污泥存在次生环境风险。

“立即启动备用水源,加大活性炭投放量,紧固氯瓶,转移危险化学品。”应急指挥部指挥长下达指令后,各应急小组随即进行应急措施,水务保障组指导企业拆除设备;环境保护组指导作业人员身着防护服转移危险废液、化学用品及污泥,对生化池观察孔做封堵;电力保障组启动备用电源,保障完成停运程序,做好撤离准备……

▲演练现场高位截污点

随着演练的进行,模拟险情加剧,超历史极值的9000立方米/秒最高洪峰即将到达,各应急小组又面临新考验,自来水厂送水泵房内开始积水,水务保障组紧急调用潜水泵、抽排水车,对供水泵房内积水进行抽排。

“洪灾可能影响区域的人员全部撤离,5000人安置在金堂临时安置点。”“自来水厂积水完成抽排,设备已经实施保护,人员正逐步撤离。”“污水处理厂人员全部撤离,所有重要设备已经拆卸转运”。水位越来越高,逼近最高洪峰,各小组向指挥部报告处置进展。

当最高洪峰达到,此时,金堂山临时安置点,群众正正排队进行疫情检测,领取生活物资,通过一体化净水设备取水。所有排污区域设置了临时管道,将污水引入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处理,污水达标排入雨水沟……安置点群众生活井然有序。历经12个小时,洪峰已全面过境,水位降至6000立方米/秒,指挥部终止应急响应,全县开始灾后恢复。

▲污水处理厂转移危险化学品

聚焦极端天气下环境应急准备

全省开展应急演练28次

此次演练十分贴合当下实际,也与四川洪涝灾害点多面广、易发多发的汛情形势相吻合,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正值四川防汛救灾“七下八上”的关键时期,四川生态环境系统汲取了近期一些城市极端强降雨造成灾害和安全生产引发次生环境污染事故教训,全面做好汛期极端天气下环境应急准备。

实际上,“天府卫士-2021年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已经在全省铺开。据了解,全省已陆续开展应急演练28次,其中市级2次、县级26次。演练类型主要涉及饮用水水源地饮水保障、危化品以及危险废物泄漏后应急处置、特大洪灾污染防治等,检验突发环境事件处置过程中的信息报告、应急响应、污染处置、监测评估、协同联动、信息公开等环节。

▲自来水厂工作人员检测水质

“前期,生态环境系统已开展汛期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该负责人告诉红星新闻记者,14位厅领导带队深入现场,分片包干开展专项督导,“点对点”移交发现问题,指导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做好问题整改。

为确保问题整改到位,省厅将适时开展“回头看”,排查整治突出重点行业企业,加大对饮用水水源地、应急事故池、废厂房等因强降雨可能造成环境污染重点部位的隐患排查,重点加强对尾矿库、沿江沿河和地势低洼地区的风险企业再排查再整治。同时,密切关注汛期各类灾情预警信息,提前采取针对性管控措施,加强汛期地表水、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等水域的评估预警工作,加强自然灾害期间污水安全处置,防范化解汛期水环境风险,确保应急情况下饮用水和污水处理等水环境安全。

红星新闻记者邓文博实习记者黄盼盼

编辑肖子琦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