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近8年来中国实施援外项目200多个

时间 • 2025-11-10 11:21:40
气候变化
项目

10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我国抗疫援助及国际发展合作。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张茂于介绍,近8年来,中国共实施应对气候变化援外项目200多个。其中,减缓气候变化类项目大约70个,适应气候变化类项目大约150个。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副署长张茂于

张茂于介绍,中国深切认识到,气候变化是大自然对人类敲响的警钟。习近平主席在75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告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方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展现了中国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的坚定决心。

张茂于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援外工作认真落实气候变化领域南南合作政策承诺,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支持发展中国家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近8年来,中国共实施应对气候变化援外项目200多个。其中,减缓气候变化类项目大约70个,包括巴基斯坦国会大厦太阳能供电项目、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河岸绿色发展项目等;适应气候变化类项目大约150个,包括应对尼泊尔洪灾、斐济飓风、莫桑比克热带气旋等。中国还组织开展了80余期气候变化主题研修班,培训了近2000名相关人才。

张茂于指出,下一步,援外工作将把推动绿色发展作为重点之一,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一是强化项目支撑,积极开展气变环保项目,做优做精光伏、沼气、水电站等清洁能源和防治荒漠化的项目。

二是突出环保因素,加强援外项目环保、气候变化因素的评估,推动成套项目向“气候友好型”转型。

三是加大资金配合,加强南南合作基金,与澜湄合作专项基金、中非发展基金、气候变化南南合作基金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四是加强央地协同,发挥云南、西藏等边境省份区位优势,在跨境水资源管理、自然保护地建设等方面向周边国家提供援助。

五是开展经验交流,支持发展中国家采取实际行动,为自然守住安全边界,鼓励绿色复苏、绿色生产、绿色消费,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局面,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不竭源头。

红星新闻记者严雨程北京报道

实习编辑向财霞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