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弹专家、刑勘北斗、灭罪高手、最美交警……他们这样讲述中国警察故事

时间 • 2025-11-10 21:25:51
专家
支队
刑事
工作
公安局

5月21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中外记者见面会,4位公安民警党员代表登台与中外记者见面交流。这4位代表中,有公安部刑侦局局长刘忠义,“拆弹专家”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副支队长张保国,从警66年、87岁的刑侦专家崔道植,还有走红网络的“京城最帅交警”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中心区支队副支队长孟昆玉。他们围绕“公安心向党,护航新征程”的主题,分享了各自工作的收获与体会,向记者们讲述了他们胸前一枚枚奖章背后的故事。

行走在生死一线的“拆弹专家”

成功处置110余次涉爆现场

“拆弹专家”张保国1999年从部队转业入警以来,始终工作在公安排爆第一线,先后参与全国性重大活动防爆安检任务1500余次,成功处置涉爆现场110余次,排除爆炸装置和可疑爆炸物130余个,鉴定、销毁各类炮弹、炸弹等4000多发,销毁废旧雷管30余万枚、导火索导爆索51万余米。他将排爆当作事业,自费购买机械、电子和排爆专业书籍,深入钻研新型爆炸装置的起爆原理和组拆技术,被公安部聘为“爆炸物品管理专家”。

▲山东省济南市公安局特警支队副支队长张保国

讲到从部队转业入警的故事,张保国说,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济南市公安局急需排爆专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通过了解,公安局就向部队提出邀请张保国转业到地方参加排爆工作。刚开始张保国有犹豫,不是因为危险,而是舍不得身上的这身军装。张保国说,因为十几年的军旅生涯,自己太有感情了。

“但是一想到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我就感觉到能够去保护人民,不也是我保家卫国、服务人民的初心吗?只不过是服装从绿色变成了蓝色,但是服务人民、服务社会的初心没有变。所以那时候我就毅然决然地决定脱下军装,穿上警服。当时我就成了济南市公安局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专业排爆手。”

87岁的刑勘北斗

练就“看痕知枪”绝技

87岁高龄的崔道植是黑龙江省公安厅刑事技术处原正处级侦查员、中国著名痕迹检验专家、公安部首批特邀刑侦专家。

他1951年2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5年5月转业参加公安工作,1999年退休后仍坚守在刑侦一线。从警以来,他66年如一日,练就了“看痕知枪”“观弹知枪”等精湛的刑事勘验技术,先后检验鉴定足迹、指纹、枪弹等痕迹物证7000余件,参与办理1200余起重特大案件,疑难痕迹检验鉴定无一差错。如今,87岁高龄的崔道植依然常常加班乃至通宵工作,每天整理枪弹检验教材课件,为全国同行提供参考借鉴。

▲黑龙江省公安厅刑事技术处原正处级侦查员崔道植

在见面会上,崔道植勉励年轻的警察朋友,要把个人的人生奋斗理想与我们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要有高度的敬业精神,要有创新发展的思想观念。“搞刑事科学技术工作的民警,每天做的工作是人命关天的证据,来不得半点的虚假和错误。不管任何时候,对待任何问题,必须求真务实,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京城最帅交警

长安街沿线护卫交通安全

北京“明星警察”孟昆玉目前是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中心区支队副支队长,讲到走红网络的背后,孟昆玉说:“2009年,有几名中国政法大学的学生把我在路口执勤的视频传到了网上,还冠以‘京城最帅交警’的称号,一时间我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交警’了,在倍感压力的同时,更激发了我全力以赴做到最好的信念。”

▲北京市公安局交管局中心区支队副支队长孟昆玉

从警20年,孟昆玉长期扎根公安交通管理第一线,执勤在长安街沿线,累计纠正各类交通违法5万余起,响应群众紧急求助将近200次,先后参与北京奥运会、“9.3”阅兵等重大保卫活动,实现万无一失。

灭罪高手

破获白银案等重大疑案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局长、公安部特邀刑侦专家刘忠义从警36年,始终战斗在打击犯罪第一线,成功破获了上千起刑事案件,其中包括近百起重特大疑难案件,比如全国关注的甘肃白银案、周克华等重大案件。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局长刘忠义

当有记者问到“在工作中有没有遇到过特别难的时候?有没有某个时候想到过退缩”的问题,刘忠义回答说,人民警察各项工作都有自己的困难,刑警同样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我们不能退缩,退缩在我们警察面前是不存在的,因为人民群众在看着你,我们身上这身警服是布做的,看着很单薄,但在老百姓心目中它是金属做的,它是一道屏障,关键的时候你不上谁去上?所以,面对困难和危险的时候,我们必须要冲在前面。”

红星新闻记者吴阳北京报道

编辑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