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河南秋日“丰”景「振兴号时间」
洛阳孟津区会盟镇:“金果果”里的丰收景
人间最美是金秋,金秋最美是丰收。“孟津梨”产于孟津区会盟镇及周边地区,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因皮薄质细、酸甜适度、清脆可口而久负盛名。时下,孟津区会盟镇万亩孟津梨果进入采摘季。站在孟津区会盟镇铁炉村主题公园山顶环顾看去,一大片一大片的梨园内,一个个金色梨果在枝叶间若隐若现,挂满枝头,一派丰收景象。压弯枝头的梨果成为致富兴产“金果果。”雨季时通往孟津梨主题公园的主干道桥梁因山洪冲刷造成地基松动,成为危桥。得知消息后的区人大代表徐翠玲她心中顿时生出不少担忧:梨熟了怎么运?客商的车进不来压价怎么办?游客进梨园采摘走那条路?这些问题引起她和镇人大代表蔡占伟、庆晓燕等人的高度重视。他们一方面建议镇政府加快桥梁施工进度协调,压缩工期,同时组织铁炉、吕村、小集等周边村清理平整临时生产道路,确保孟津梨收获秩序井然。进入采摘季,徐翠玲在果园里一直忙碌着:采摘、挑选、装箱、过称。期间她的手机铃声不时响起,一个个订单也随之落地。她的繁忙,不仅仅是因为自己的梨园,更多的是集体经济合作社的事。今年6月份孟津区全区乡村振兴观摩推进会,她受聘为孟津梨种植乡土专家。9月22日举行的第六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洛阳市孟津区“花果大王”评选中,她还一举获得了“贡梨大王”荣誉。村庄沿线的木质梨园小站,此刻成为不少游客歇脚、采购驿站。“这梨好吃,脆甜!”“20斤装的箱子给我来上五箱酥梨”“老哥哥,我加下你微信,回头还要来订购”......摊主和买主的交谈声不时响起。三月“梨花情”,九月尝“金果”。梨经济正在让甜美风景变为致富“钱景”!围绕孟津梨产业发展规划,当地梨产业种植规模已达到1.2万亩,规模种植户30余户,培育早丑蜜、红酥宝、金冠等新品种30多个,衍生出秋梨膏、梨膏糖、梨果片等多个产品。会盟镇为支持梨产业做大做强,配套农产品冷(冻)库2个来拉长销售期,初步构建起种植、加工、销售、研学基地为发力点的产业框架。未来,该镇将依托孟津梨主题公园平台,重视本土人才队伍培养,依托专业合作社,引进专业化运营团队,做强线上线下销售渠道,让孟津梨“金果果”金光耀人、“金”味十足。(撰稿:曹富昌)
禹州:葡萄丰收香满园串起乡村致富路
秋风送爽,喜迎收获。眼下正值葡萄成熟上市的季节,走进禹州市苌庄镇杨圪塔村杨河家庭农场葡萄园,只见一串串、一层层晶莹剔透、饱满圆润的“阳光玫瑰”从葱郁的绿叶中垂下来,纵横交错、排列整齐地挂满枝藤,在阳光照耀下闪烁着淡淡的绿光,清甜的果香弥漫在空气中,散发着诱人的香气,让人陶醉。“我承包土地30亩,种植有葡萄、西梅和李子,其中种植阳光玫瑰15亩,今年预计采摘58000斤,收入可达600000元左右,又是一个丰收季。”葡萄园里,正在和员工们采摘葡萄的杨周脸上挂满幸福的笑容。年近60岁的杨周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从事果树种植9年来,坚持以牛羊粪和豆粕等有机质为主、化肥为辅的传统种植方式,采用避雨设施,高标准、严要求打造高端、优质的阳光玫瑰葡萄,开启了特色种植的创业之路,成为一名“新农人”。“阳光玫瑰葡萄皮薄肉厚,口感脆爽,鲜甜多汁,营养丰富,特有的玫瑰果香更是让人回味无穷。因其富含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被称为水果界的爱马仕,很受顾客喜欢。”杨周手里掂着沉甸甸的葡萄介绍说。“品质和口碑就是最好的招牌。我的葡萄园不但关心地上的花果管理和产量,更注重地下的水肥管理和质量。只有把土壤有机质提上去,葡萄的果实才能上糖上香。我就是想让吃过我园子里阳光玫瑰葡萄的人知道,它的价值有多高。”为了提升阳光玫瑰的品相和品质,杨周购置了锄草机、耙地机等机械设备。葡萄园从源头做起,疏果修穗、控产提质、套袋保护等技术措施,坚持人工除草,从不使用除草剂,实行绿色管理,让顾客吃上“生态果”、“放心果”。葡萄园的玻璃长廊里,热情爽快的杨周侃侃而谈:多亏党的政策好,镇党委、镇政府给予了大力支持,不但打成配套了360米的深水灌溉井,安装了变压器,还帮助我销售葡萄。葡萄园常年吸纳10到16名脱贫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每人每年收入4000多元,加上聘请技术人员修穗、套袋、搭棚等,每年支付务工费用150000元左右。通过生态农业的示范作用,带动村里和周边的农户发展特色种植,有效拓宽增收渠道,吸引游客前来观光体验采摘,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共享丰收喜悦。乡村要振兴,产业必先行。“我村现已成立了4家农业种植发展公司和9个家庭农场,栽种有葡萄、石榴、冬桃、西梅、甜柿、蔬菜和中药材等1400亩,综合产值1500万元。下一步,我村将持续加大土地流转力度,重点打造500亩的‘花园式农业’种植基地,发展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杨圪塔村党支部书记杨新华表示。通讯员:苌庄镇
确山:稻花香里说丰年
风清露冷秋分日,人间处处丰收忙。金秋九月,确山大地一派生机勃勃。农田里,稻谷熟了,金黄的稻穗垂下了头;山坡上,板栗熟了,沉甸甸的果实压弯了枝。在金灿灿的收成上,写满了耕作之辛、丰收之喜。秋雨缠绵悱恻,现场人头攒动。9月23日上午,以“庆丰收促和美”为主题的“确山县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在朗陵街道莲花社区隆重开幕。县人大党组副书记、县总工会主席刘凤鸣,副县长刘冬梅,县政协副主席冯路顺出席开幕式。刘冬梅致辞,刘凤鸣宣布丰收节开幕。丹桂飘香,硕果累累。作为全市主会场举办农民丰收节,确山县紧扣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加快建设农业强县起步之年这一重大历史节点,引导全县党员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继续坚定“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科学把握“三农”工作重心,全面快速推进我县乡村振兴步伐。农民丰收节,农民唱主角。活动坚持“农民主体、农业主线、农村主场,因地制宜、开放创新、节俭热烈”原则,充分展现了粮食丰收喜悦、“三农”发展成就;传承优秀红色农耕文化,展示农业农村美好未来;打造拉动乡村产业振兴、活跃城乡市场互通重要平台;激发农民干事创业、创造美好生活的希望热情。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庆祝活动在一曲气势磅礴的《莲花战鼓》中拉开序幕,舞龙、歌曲、快板、舞蹈、情景剧等节目精彩纷呈,观众掌声不断。活动期间,还进行了在线电商与直播互动、乡村振兴论坛、农民趣味运动会;举办了乡村振兴成果展、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展、名特优新农产品展、特色小吃和茶酒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全方位展示了我县落实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升农民幸福生活指数取得的辉煌成果。如今,老区确山发展蒸蒸日上、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老区人民感恩奋进、自信自强。刘店金丝黄菊种植基地的网红“菊花姐”铿锵有力地说:“作为新时代的农民,我要在乡村振兴中当好‘排头兵’,把金丝黄菊种植基地做得更大更强,争取带动更多的父老乡亲一起‘走向更加富裕的美好生活’”!透视农民丰收节,农业转向高质高效,农村变得宜居宜业,农民日益富裕幸福。朗陵大地上,“三农”正展现出新画卷。(县委宣传部李璞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