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上海经验”公开!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黄金24小时”非常重要
9月29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疫苗接种有关情况。
上海市发生疫情之后,为什么总是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密接者等摸排情况,以及确诊病例的行踪轨迹等情况呢?在发布会上,上海市卫健委主任邬惊雷介绍了相关经验。
邬惊雷指出,“快”字是整个疫情防控的关键。首先是指挥体系的扁平化。上海其实已经有几起疫情情况的处理经验,市主要领导基本直接部署,分管领导基本是在一线指挥,其他的相关领导都会有协同,扁平化非常重要。其次,上海从去年疫情到现在,市区两级的防控办公室始终处在联合办公的状态,一直处在激活的状态,这样一个状态确保了上海在突发疫情时能够快速的响应,能够高效的协同和有效的处置。
▲邬惊雷
邬惊雷说,上海在早期就明确规范了应急处置的流程和一些具体要求。上海制定出台了上海市突发本地疫情应急处置的流程规范,这当中主要是强化应急处置的过程管理,分为“预警、响应、处置”三个阶段。预警阶段,特别注重早报告、早诊断。响应阶段主要是快速,快速响应和科学的研判。在处置阶段,主要是精准排摸,处置一定要果断。这当中,很重要的就是各个部门之间互相协作,相互衔接非常紧密。
邬惊雷介绍说,从几次疫情的处理来看,科学精准和高效开展处置非常重要。他们一直强调市区联合,高效联动,每次出现疫情会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上海市分管领导和市防控办的同志以及相关工作组,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同时市区两级形成联合指挥部,以及不同的工作组,比如流调、疫情处置、隔离、新闻等等,都是靠前指挥。上海市级疫情处置专家组是和防控办工作组同步到达现场,发挥专家现场指导和技术支撑作用。
据介绍,在这个过程中,卫健、公安、通信、大数据以及新闻宣传,还有问题发生的所在区和社区同志的联动很关键,因为这当中要做好患者的诊断和救治、流调的溯源、采样的检测组织、环境的消杀以及社区的管控。
邬惊雷强调,疫情发生以后,第一个24小时非常重要,上海将其总结为第一个“黄金24小时”,在这个过程中,上海做到“事不过夜”,所以才会这么快的向社会及时公布,打消公众的疑虑。
邬惊雷指出,在“事不过夜”的工作中,一旦发现可疑的病例,在初筛的过程中就做到四个同步。一是同步启动流调工作,对病人、密接、密接的密接,还有风险人员开展流调。二是在过程中一定要同步启动管控人员的转运、集中隔离、核酸采样检测和社区风控、管控的工作,流调过程中确定一个密接、确定一个密接的密接,就及时转运。三是同步启动核酸筛查工作,比如新闻发布时会介绍采样多少、做好多少等等。四是同步分析市民对这次疫情关注的焦点问题,同步分析做好新闻发布的连夜准备工作,及时解疑释惑。这样社会比较稳定,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对疫情防控工作的关注就会更加理性。
红星新闻记者严雨程北京报道
编辑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