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市委全会精神发布会⑦|支柱产业能级提升,成都将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

时间 • 2025-11-19 14:33:48
产业
创新
成都

构建高质量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既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幸福美好生活,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支撑和根本保证。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新经济为引领的高质量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下一步,成都制造该如何构建高质量现代化开放型产业体系?具体的着力点又在哪里?

“成都制造将聚焦城市战略目标达成和城市核心功能实现,立足成都的比较优势,加快构建支柱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梯度发展培育,先进生产性服务业融合赋能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首场中共成都市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新闻发布会上,成都市经信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凯介绍。

▲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功能区实景图

在王凯看来,支柱产业要着力能级提升,是基本面也是压舱石,锚定世界级,形成强支撑,成都将打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生物医药、绿色食品、新型材料、节能环保、工业软件等一批细分领域的千亿级产业集群。与此同时,新兴产业要着力产业创新,这是当前城市竞争和经济发展的增量,培育增长点,形成新优势,成都将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前沿医学、柔性电子、卫星互联网、医疗美容、国潮汉服等产业,力争形成一批产业地标。

“未来产业要着力创新策源,这是未来城市竞争的方向和核心的竞争力。”王凯表示,抢占新赛道,形成新引领,成都将重点探索布局区块链、量子互联网、分子诊断、光芯片、合成生物等。要瞄准中长期颠覆性技术突破和产业化方向,以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增强新动能。同时,将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深化业务关联、链条延伸、技术渗透,推动两业相融相长、耦合共生。

立足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战略发展目标,下一步成都市经信局将如何重点推进?在发布会现场,王凯还从两个方面描画了重点。一方面,以技术创新驱动引领产业提能升级,王凯着重提到了三个关键词:补短板,聚焦集成电路、航空装备、生物医药领域攻坚突破,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推动关键产品、关键装备、关键工艺的国产化替代,增强自主可控能力;锻长板,聚焦消费电子、新型显示、交通装备领域持续创新,强化技术优势,扩大规模优势,巩固提升领先地位;提能力,聚焦成都重点产业、龙头企业,实施本地供应商培育计划,开展“主配”牵手行动,提高重点产品区域配套率。

另一方面,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赋能企业转型升级,具体怎么做?王凯介绍,将加快智能新工厂建设,推行工业企业特别是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的免费诊断,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工厂、柔性工厂、共享工厂,不断提升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同时,将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创建工业云制造、工业信息安全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实施工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支持链主企业建设用户直连制造平台,推行定制生产、柔性生产和互联生产,促进生产消费的双向赋能、同步升级。其次,还将加快推动数字经济发展,加快形成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等国家级示范区的示范效应,加快高端芯片、人工智能、智慧物联等领域的数字技术创新,加强“云联数算用”的要素协同和“芯屏端软智网”的产业协同,构建基于5G的应用场景和产业生态,推动数字技术多行业融合渗透,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最后,将要加快推广绿色制造模式。积极发展生态工业,加快发展我们已经有一定基础的氢能、光伏、智能网联汽车等绿色产业,创新打造绿色化产业场景,建设绿色技术创新中心、绿色工程研究中心,组建碳中和实验室,加快绿色低碳创新成果转化,推动成都在绿色制造方面走在全国的前列,做出应有的示范。

红星新闻记者李彦琴

编辑官莉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