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个多灾种预警县项目在四川汶川启用,覆盖51个点位
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简称“减灾所”)获悉,8月18日,四川省减灾中心、四川省应急管理厅应急指挥中心、汶川县人民政府与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联合宣布:汶川多灾种预警示范项目启用,汶川也成为我国首个实现多灾种预警服务体系的县。
▲减灾所工作人员在汶川安装多灾种预警监测设备
▲安装在汶川县草坡乡的多灾种预警监测设备及接收“大喇叭”
据了解,以2010年开始建设的汶川地震预警网为基础,依托多灾种预警示范项目的实施,汶川将建立起涵盖“天-空-地-地下”近30种数据源,覆盖地震、滑坡、泥石流、山洪、山火等在内的多灾种预警系统,该系统与周边市县灾害预警网实现互联互通,并通过汶川多灾种预警中心进行综合研判,在灾害发生时向民众、应急部门、乡镇等传递预警信息。预警系统还将把灾害信息同步给市县应急管理指挥平台,实现灾害预警和应急管理联动,赋能应急指挥。
该系统由减灾所与四川省减灾中心联合牵头技术协调,联合航天科工惯性技术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共同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在2010年开始建设的地震预警网基础上,2020年9月多灾种预警项目开建,共覆盖51个多灾种预警监测点位,完成了151套监测设备的安装,包括地震预警监测仪、GNSS(基于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技术的地灾监测设备)、雨量计、多点位移计、断线仪、泥(水)位计和视频摄像监测站等,及预警中心系统,并已打通手机、电视、大喇叭等多灾种预警接收渠道,具备了全面的地震预警能力和示范区域的滑坡、泥石流、山洪、山火等多灾种预警能力。
▲汶川多灾种预警示范项目共覆盖51个多灾种预警监测点位,完成了151套监测设备的安装
成都多灾种预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王暾博士表示,“四川智造”多灾种预警成果目前已经成功预警超过240次自然灾害,其中包括63次破坏性地震,约180次滑坡、泥石流、山洪、山火等。汶川多灾种预警示范项目启用标志着“四川智造”多灾种预警成果首次在县域范围内全面落地应用。与此同时,减灾所与汶川县应急局、自然资源局、水务局、林草局、气象局、防震减灾事务中心等15个部门合作共建多灾种预警系统,也将成为政府与社会力量共建灾害预警网,促进“灾害预警成为基本公共服务”,推动灾害预警管理机制优化的范例。
红星新闻记者彭祥萍图据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
编辑陈怡西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