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地头办案,这名女法官获评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

时间 • 2025-11-18 19:53:20
法官
案件
赡养
法庭
调解

工作28年,办理各类案件4000余件,无一错案,无一改判。这是建党百年之际,彭州市人民法院丹景山人民法庭庭长祝增巧交出的“成绩单”。在6月30日举行的四川省“两优一先”表彰大会上,她被授予“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除了有一份漂亮的成绩单,她还是一位十分接地气的法官——深入田间地头,甚至一边帮当事人拔萝卜,一边调解纠纷。“为老百姓考虑,对人以心换心”,祝增巧的话语很朴实,人性化的办案方式让法律法规有了暖心的温度。

▲在家事法庭开庭

初心:多调解少判决

基层法庭没有太多“大案要案”,更多的是民间借贷、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纠纷等普通民事案件。在祝增巧看来,这些案件只要把道理讲清楚,把法律讲明白,真诚地与双方当事人沟通,很多案件都能得到调解。

本着这份初心,她始终坚持“多调少判、定分止争”的工作原则,用心用情审判,案件调撤率始终保持在80%以上,服判息诉率保持在99%左右。所有调解案件无反悔、无申诉、无上访。

办案中,她坚持司法为民,宁愿自己多跑几趟,不让群众多跑一趟。她坚持巡回办案,通过“田间法庭”“工地法庭”“病床法庭”“院坝法庭”,尽可能方便群众诉讼。

办案:审理一案教育一片

她曾办理一起特殊的赡养案。彭州当地一位七旬老人状告子女未尽赡养义务。这起案件是非分明,直接开庭宣判就可以了。但祝增巧不这么简单处理,而是本着“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目的,提出“田间法庭”的设想。

开庭那天,“田间法庭”聚集了上百人。祝增巧宣读了审判结果后,又动情地讲道:“赡养老人,是你们在给子女做榜样。老人的今天,就是你们的明天。不赡养,是违法;赡养了,下代还会传承。可以好好算这笔帐!”这一审,审出了敬老爱老的风气,这个村再也没有赡养纠纷的案件发生。

▲病床前调解

团队:“巧式”理念培养青年法官

“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模范法官”“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法院先进个人”,荣记个人一等功、二等功……重量级荣誉接踵而至,祝增巧依然保持平常心,并积极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彭州法院被确定为四川省法院家事审判改革试点单位时,她担任家事审判团队负责人,成立“巧姐工作室”。一方面深化家事审判改革,运用“巧式”理念更好地化解家事纠纷;另一方面培养青年法官工作能力,对部分有专门特长的法官进行“一对一”个性化指导

“巧姐工作室”通过巧姐信箱、巧姐沙龙、巧姐微课堂等形式开展群众沟通、难案会诊、心得分享和解疑答惑等,同时发送便民联系卡、公布工作室微信号等创新司法便民服务方式。

祝增巧还常利用休息时间,回访、帮扶那些生活困难的当事人。她写信给正在服刑的当事人,拎着学习用具去看望留守孩子,带着生活用品去探望赡养案件老人,走访离婚后的女当事人。在她的带动下,家事团队中像她一样,走村串户、回访调解的法官也越来越多……

红星新闻记者严丹

编辑官莉受访者供图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