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展|这场摄影展,让茶馆和老街变成美术馆和画廊

时间 • 2025-11-19 12:35:15
系列
摄影师
展出
照片
摄影

离成都市中心二十公里的双流彭镇,当下有一场摄影展。十三位知名摄影师——或者摄影家——的代表作,以及双流本地影友拍摄的本土风貌,构成了“安逸生活·2022彭镇摄影周”展览的两大主题版块。

彭镇没有美术馆和画廊,但有数量众多的老茶馆,三百张照片因此分散展出在五个茶馆、两间书店和一家扎染工作室里,老街道的两旁也挂起了照片。

一位观展者经过彭镇老街的航拍照片

在一个月的展出时间里,彭镇的居民和外来者,将同这些照片一起共度朝夕。

影像与现实的交融和碰撞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上海普陀区文化馆的摄影干部陆元敏走进许多普通人的家里,拍摄一户又一户居民在自己家中的肖像。二十余年之后,这些普通的上海人“来到”了彭镇。

上海和成都,于两扇门并置时相遇

柳春来茶馆里,一条仅容两人的走廊两旁挂起了陆元敏的照片,黑白影像在暗淡的光线下如同回到当时的拍摄现场:一样光线暗淡的石库门和小弄堂。照片从画廊里戴上手套才能触摸的无酸纸,变为烟火气息里的寻常物件,一如它们所展示的上海居民生活的寻常。

陆元敏《上海人》,茶馆里的照片并不像画廊里那般精致铺陈,屋檐下有一处位置即可

当然不是所有展出的照片都像电源插座一般不起眼。永丰茶馆里,大幅绢布上的采茶女如在树梢,下方满院的茶客似与其毫无相干;后院墙上的茶马古道马市,驴马在蓝天下自在地呼吸。蔑器社茶馆里虽然茶客寥寥,墙上却依然人声鼎沸、驴唤马嘶:影像有它自己的力量。

金平《四川民间手工艺》,从照片本身场景与周边环境的交融,可见策展方的匠心

徐晋燕《茶马古道》,照片下方随意停放着自行车

刘世昭《大运河》,刘世昭是大邑安仁的刘文辉之孙

而现实世界当然也有着自己的热闹。摄影周的开幕式在彭镇镇中心上演,街道上手持长枪短炮的影友们多了起来。随着快门声的此起彼伏,空气里也开始充满了徕卡的味道。

陆元敏《上海人》被用作开幕式的背景展板

域外和本土的观看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法国摄影师布列松曾在成都留下他的足迹和杰作。在他之后,对中国的特别关注和留意观看,似乎成为了法国摄影师的特征。马克·吕布拍摄中国超过四十年,影响了众多的中国摄影师;布鲁诺·巴贝在2020年七十九岁去世的前一年,还来成都拍摄了太古里、IFS熊猫和环球中心。在艺术素养深厚的法国人眼里,这里与众不同。

此次参展的摄影师中,阎雷是唯一的国外摄影师。虽然不像三位前辈一样是玛格南图片社成员,但阎雷也是对观看中国充满了好奇的法国摄影师中的一员。尤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更没有多少中国摄影师能像他一样大量使用彩色胶卷来拍摄。

阎雷《昨天的中国》,1986年杭州西湖边的年轻夫妇

武强《中原饭场》,照片展出地沅乡书局的环境,显示着中国的变化

阎雷的照片在刘家碾茶社展出,同场展出的还有四川籍摄影师刘莉的《乡村戏班》。从2010年开始,自小对川剧感兴趣的刘莉开始拍摄四川民间的草根川剧戏班,跟着他们辗转川内各地,记录下他们在田埂乡野间的高腔和扮相。

刘莉《乡村戏班》,一名观众与照片中的人物对视

无独有偶,美国摄影师苏珊·梅塞拉斯在1972~1975年的四年间,也曾跟随一大篷车表演队辗转美国跟随拍摄。同为女性摄影师,刘莉的照片有时会令人忍不住想起苏珊的影像。无论是域外者的观看还是本土的观看,照片在洞察观照现实和反映人性深度的评价标准上,或许本无二致。

摄影的门槛一直都在

彭镇的历史比摄影更久远。雍正年间的进士彭端淑辞官回蓉后,从丹棱县将家小搬迁来此定居,杨柳河畔的此处从此得名彭场,后来又更名为彭镇。彭端淑在彭镇写《为学》“天下事有难易乎”的时候,世界上的第一张照片还要再过几十年才会诞生。

拍照曾经是有门槛的。过去要拍出一张合格的照片,摄影师需要掌握光圈、快门速度、对焦、冲洗……等一系列知识技能,但科技发展改变了一切:只需按一下手机就能得到一张照片。如今已经没有不会拍照片的人,而技术进步也让手机照片越来越出色。

手机拍摄的照片,在手机上观看,与相机拍摄的已经很难分别

拍照的门槛消失了,但摄影的门槛一直都在。并不是眼睛正常的人就会看懂照片,也不是拿着相机、拍下眼前场景就等于摄影家。照片如果只是“我看见了且拍到了”,那如今每个适时在场且手机有电的人都能记录。跟以往一样,摄影家尤其是人文摄影家仍然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视觉素养,而且拥有对于现实直接而深刻的洞察力。摄影一定是拍照,但拍照不一定是摄影,摄影之难正在于拍照太容易。

参加彭镇摄影周开幕式的影友们,关于摄影的各种装备层出不穷

问题是各种影像在今天早已泛滥,无数照片每天在手机上一闪而逝。浮光掠影的观看习惯,令外观平常的杰出影像往往与徒有其表的肤浅照片一起被忽视。无论什么照片,吸引视线的时间大都超不过一秒钟。但那些真正优秀的照片比如布列松的作品,确实能引领观者进入另一个层次。如何去判断一张照片?多看多见识是最好的途径。而摄影展,无疑是契机。

袁蓉荪《空谷足音》,下方的老者独自吹箫,同桌的茶客也许正在外拍照

彭镇最有名的观音阁茶馆里,不少茶桌上都放着相机。曾经默默无闻的彭镇,近年来四方来客相约而至,摄影令它成为了网红打卡地,一如茶壶中滚烫的沸水。许多年来,历史悠久的彭镇只有影友、没有摄影展,如今它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并带给游人一种沉浸式的观看享受。

展览信息:

地点:观音阁茶馆

展出作品:陈锦《四川茶铺》系列、袁蓉荪《空谷足音》系列

地点:刘家碾茶社

展出作品:阎雷《昨天的中国》系列

刘莉《乡村戏班》系列

地点:沅乡书局

展出作品:武强《中原饭场》系列

地点:永丰茶社

展出作品:金平《四川民间手工艺》系列

徐晋燕《茶马古道》系列

地点:柳春来茶馆

展出作品:陆元敏《上海1990S》系列

地点:蔑器社茶馆

展出作品:刘世昭《大运河》《徒步三峡》系列

地点:栖山书院

展出作品:张国田《古城家园》系列

地点:户外

展出作品:何军《农历世象》系列

迟阿娟《成都故事》系列

文/图启凌

编辑程启凌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